近期滴滴平台针对预约单规则进行了多维度优化。
首先是取消规则的优化。平台将无责取消时间延长至接单后 3 分钟,这意味着在接单后若遇到临时突发状况(如道路管制、车辆故障),有更充裕的时间处理,避免因紧急取消导致的服务分扣减。
若在出发前 1 小时内或到达上车点后未等够免费等候时间取消订单,仍可能触发平台处罚机制,因此建议合理规划行程。
派单模式的变革尤其值得关注。台州、株洲、扬州等试点城市已推行 “临近出发预约单指派模式”,系统会自动将即将出发的预约单派给附近司机,即便未开启预约单功能也可能接单。
这类订单页面会标注 “快车・临近出发・预约单”,司机按常规流程接驾即可。若乘客迟到需免费等待 6 分钟,试点期间每位司机享有 3 次无责取消机会。这种模式显著提升了接单效率,部分师傅反馈每日可多接 2-3 单,但也有师傅担心场站等单时会被周边小单干扰。
展开全文
等待时间和空驶补偿机制的调整进一步平衡了司乘权益。免费等待时间从 3 分钟延长至 6 分钟,同时空驶补偿计算方式由预约基础费百分比改为司机端订单预估收入百分比,单次补偿上限仍为 80 元。
这一变化使远程订单的补偿更合理,例如预估收入 300 元的订单,若乘客在出发前 20 分钟内取消,司机可获得 90 元补偿(30%),较之前显著提升。此外,平台新增 “空驶补偿费”,若司机空驶超 1 公里,每增加 100 米可获 0.1 元额外补偿,最高 5 元,进一步保障了司机的空驶成本。
乘客行为管理方面,平台加大了对虚假投诉的打击力度。乘客首次不良行为将收到警告,情节较轻者停止服务 3 天,严重者停止服务 30 天。对于 “态度不好” 等主观投诉,平台会先进行 7 天服务观察,避免误判。当司机因交通拥堵、乘客临时改行程等不可抗力取消订单时,系统将自动豁免处罚,减少了被动担责的风险。
综合来看,此次规则调整通过智能派单、弹性取消、合理补偿等机制,有效提升了司机的接单灵活性和收入稳定性。建议各位师傅尽快熟悉新规则,尤其是试点城市的司机,可充分利用 “临近出发预约单” 的派单优势,同时注意场站等单时的策略调整。
随着平台持续优化规则,司机权益保障将更加完善。返回搜狐,查看更多